别和“倔”孩子较劲

更新时间:2019-06-11 23:50: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妈妈好孕网 阅读数:199

  儿童节,三岁的彤彤得到了一个会唱歌会说话的玩具娃娃。晚饭后,妈妈发现彤彤正在鼓捣玩具娃娃,还在用力地拆开娃娃背上的装置,便要求她:“不能随便瞎掰,听见没?”“嗯。”可彤彤手上并没停止“工作”。妈妈又提醒,彤彤仍然置之不理。

  第二天,彤彤妈走访了幼儿心理教育专家。

  专家告诉彤彤妈,孩子从小到大,个性心理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3岁后,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孩子已经能够自由行动,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取得的经验,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独立行动的倾向性有明显发展,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讨厌成人的帮助或干预。这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常常表示要“我自己……”的意愿,甚至还会“顶撞父母”。此时,被称为“第一反抗期”。年轻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特征。

  小时候犟头倔脑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是个有主见有能力有创新有作为的人。这是人类进步的宝贵因素。因此,当孩子任性时,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办法,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行为。父母切不可态度过急,严加斥责。要分清“任性”原因,区别对待:

  ●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重,并伴有一定程度的任性。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长避短。比如,有孩子喜欢拆卸玩具,父母采取很严厉的手段也制止不了。其实父母应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拆玩具,因为好奇心,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拆装,并适时加以引导,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这样就能避免孩子非拆玩具不可的所谓“任性”了。

  ●孩子遇到问题会任性发脾气。此时,父母可用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他,转移其注意力。若成人此时也发脾气,斥责他顶着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伤及父(母)子间感情,还可能对孩子的“任性”“脾气急躁”起强化作用。当他被别的事物吸引住了,情绪稳定下来后,父母再向他讲明道理,指出错误,则比较有效。这时可以有原则地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还可借机教育孩子努力培养自制力,克服“任性”“脾气急躁”的个性。

  ●孩子渴望独立,不听话反抗倔强,也会表现出任性来。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要与孩子的反抗相抗衡,肆意责骂孩子,压制拒绝孩子的意愿,导致孩子在稚嫩的自尊心下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抗。相反,如果父母以慈祥和蔼的态度,平缓诚恳的语调和孩子交谈,孩子则可能会慢慢平息激动的心情,愿意聆听父母的教导。

  ●孩子自小受家庭的溺爱和迁就而造成了任性。父母要取得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要求的一致,严格要求孩子,绝不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若孩子任性是因为经常受训斥挨打骂造成的。父母则要注意改变做法,多向孩子说理,多关心爱护他,使他扭转原来对父母打骂的“拧劲”。

  ●有些时候,看似孩子任性,实为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应给予适时的满足。若父母一时难以办到,则应设法用其他补偿性方法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满足他健康发展的需要。

  最后,专家告诫彤彤的妈妈,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千万不要带污辱孩子的言语,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讽刺孩子。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是尊重他的,这样,在孩子自尊心的支配下他会改掉任性的毛病而健康成长的。

更多相关文章: 倔强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