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幼儿园问题

更新时间:2019-06-11 23:53:14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妈妈好孕网 阅读数:498

2—3岁孩子入幼儿园后的三个阶段

入幼儿园初期,孩子所处的环境一下子从熟悉到陌生从个体到群体,他们的身心未能立刻适应新的要求,由此会产生矛盾。主要表现为:

拒绝

不吃,不喝,不肯睡觉,不让人接近,不肯轻易挪动自身所处的位置。

过激

大哭大喊,发出尖锐叫声,躺在地上翻滚,紧搂亲人不让离开,冲出幼儿园大门,不进教室。

攻击打踢咬试图接近他的教师或保育员。

压抑

搂抱自带的物品不放,较多表现为手中紧捏手绢或长毛绒制品,若取走便大哭,吮吸手指,不参加活动,退缩在后,眼光始终望窗外。

以上这些行为是婴儿心理需要和新的环境要求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恐慌和不安全感。如若把握不好这些“心理危机”,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并对他的未来发展造成心理隐患。

对婴儿入幼儿园后最初一个月的表现进行了3次调查分析以后,我们探索到了一些婴儿入园之初心理需要和发展的规律:

入园后两周

婴儿主要表现拒绝行为和不良情绪的剧烈反应,强度逐渐由高到低,直到拒绝行为消失。

入园后20天左右

和亲人分别时偶尔哭,能亲近相对熟悉和接触较频繁的教师保育员,愿意听她们的话,愿意离开位置寻找玩物摆弄(在近距离内),部分孩子仍会躲避,拒绝同伴靠近身边。

入园后第5-6周

孩子愿意靠近并玩户外大型运动器具,喜欢重复性的动作,喜欢加入到群体中,会和同伴打招呼,较多自言自语,固执地遵循一日作息制度安排,喜好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存在,并吸引成人的注意。

我们认为

第一阶段吃喝睡眠排泄等基本需要的满足将减轻孩子的焦虑,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和对新环境刺激适应的关键。

第二阶段孩子既保留了前阶段的心理需要,又产生了新的焦虑或期待。

第三阶段不同婴儿的个体需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情绪化现象减少,这是心理压力消失的良好状态。孩子开始与新环境同化,实现了个体发展的质的进步。

婴儿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的群体环境,对他的身心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解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孩子们将会愉快地接受一个“新家”,健康地渡过他们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更多相关文章: 入园问题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