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意思和故事

更新时间:2020-12-31 20:00:52 来源:成语故事 作者:妈妈好孕网 阅读数:550

强弩之末的意思和故事

1、强弩之末的意思

指强弩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最远处。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亦作“强弩之极”。

近义词:强弩末矢

出处

《汉书·韩安国传》:“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gǎo);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译文:

《汉书·韩安国传》:“况且强弩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

2、强弩之末的故事

西汉末年,匈奴与汉朝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老百姓过着惶恐不安、饥寒交迫的日子。

为了平息战争,匈奴派使臣到汉朝和亲。汉武帝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召集众大臣商议。

一个叫王恢的大臣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发表意见说:“匈奴人生性反复无常,我们已经吃过不少苦头,要想彻底解决边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兵将匈奴彻底制服。”

这时,韩安国听了极力反对。韩安国是汉代著名的大臣,他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信赖。

他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徙如同鸟飞一样,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即使得到了匈奴的土地,也不能扩大多少疆土;即使得到了匈奴的百姓,也不能增强我们的力量。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这就像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最远处的时候,力量已经尽失,甚至连极薄的丝绸都穿不透了。并不是说我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因为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明智之举是与匈奴和亲,安定双方的人心,加强睦邻友好关系,互不侵扰。”

汉武帝和众位大臣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匈奴和亲。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与汉朝基本上保持着相对和平的关系。

3、强弩之末造句

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

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在这项工作完成时,第八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敌人已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我们该全面出击了。

更多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