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矣

陈乐矣姓名综合得分:81

一键举报
拼音 chén lè、yuè yǐ
繁体 陳樂矣
五行 火火土
笔画 7 5 7
推荐属相 鼠,兔,龙,蛇,马,羊,猴,鸡,猪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男女皆可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不兴,礼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亦可以为成人。”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损者三节礼道人之善,多贤友,益佚游,,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关雎,而不淫,哀而不伤。”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语鲁太师,曰:“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又尽善也。”谓武:“尽美,未尽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茍志于仁,无恶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于仁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参乎,吾道壹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朋友数,斯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曰:“仁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曰:“仁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已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者水,仁者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仁者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民鲜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甚,吾衰也久!吾不复梦见周公。”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之至于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君子者斯可。”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恒者,斯可。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出辞气,斯远鄙悖。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禹,吾无间然。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正,雅颂各得其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夫,秀而不实者有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色斯举,翔而后集。曰:“山梁雌稚,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先进于礼,野人也。后进于礼,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今也则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未入于室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曰:“子在,回何敢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茍合;少有,曰茍完;富有,曰茍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哉。”冉有曰:“既庶,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又何加焉?”曰:“教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茍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子曰:“可以为难。仁,则吾不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作者七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由,知德者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已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君子忧道不忧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辞,达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且尔言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政逮于大夫,四世。故夫三桓之子孙,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吾闻其语。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云,钟鼓云乎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无所不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焉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不能用也。”孔子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齐人归女,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道之效,明白甚;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譬若鹡鸰,飞且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余因谓进之曰:“甚,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何极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然则何时而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予而如其言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孰使予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古之人其有乎此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者数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及是,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于是饮酒甚,扣舷而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梓泽丘墟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亦无穷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宴酣之,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而不知人之;人知从太守游而,而不知太守之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南北朝·江淹《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怅然失志

先秦·宋玉《神女赋》

”玉曰:“茂,诸好备

先秦·宋玉《神女赋》

,难测究

先秦·宋玉《神女赋》

”王曰:“若此盛,试为寡人赋之

先秦·宋玉《神女赋》

私心独悦,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先秦·宋玉《神女赋》

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世论以为国香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极般游之至,虽日夕而忘劬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能事毕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讯曰:已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君王乃厌晨欢,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积习生常,有自来

魏晋·左思《三都赋》

思禀正朔,率贡职

魏晋·左思《三都赋》

愔愔醧宴,酣湑无哗延广,奏九成

魏晋·左思《三都赋》

皇恩绰,帝德冲

魏晋·左思《三都赋》

让其天下,臣至公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是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幸乎馆娃之宫,张女而娱群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奏也,则木石润色;其吐哀也,则凄风暴兴

魏晋·左思《三都赋》

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斯盖宅土之所安,观听之所踊跃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雪之时义远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岂忆同辇之愉,离宫之苦辛哉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之心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崔骃以不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意者久耽安,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节轖

两汉·枚乘《七发》

淹沉之,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伯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无有

两汉·枚乘《七发》

列坐纵酒,荡娱心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无创而死者,固足充后乘

两汉·枚乘《七发》

”然而有起色

两汉·枚乘《七发》

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乎其敞闲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故知音者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

两汉·王褒《洞箫赋》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不淫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王曰:“其何如

先秦·宋玉《高唐赋》

”玉曰:“高,临望远

先秦·宋玉《高唐赋》

广,万物祖

先秦·宋玉《高唐赋》

上成郁林,公聚榖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哀哉复哀哉,此是命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宗室之燕,为不槃

两汉·扬雄《逐贫赋》

今汝去,勿复久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不常遇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蚊对》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蚊已去

明代·方孝孺《蚊对》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今之其地,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酒箴》

子犹瓶

两汉·扬雄《酒箴》

【典故出处】《北征赋》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以忘忧惟圣贤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之异宜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今王与百姓同,则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曰:“尊德义,则可以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亦有仁义而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此,不贤者虽有此,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其有麋鹿鱼鳖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古之人与民偕,故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是心足以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盖亦反其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好何如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王之好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也,直好世俗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王之好甚,则齐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之犹古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独,与人,孰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与少,与众,孰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臣请为王言:今王鼓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此无他,不与民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鼓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何以能鼓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此无他,与民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以大事小者,天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大哉言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贤者亦有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人不得,则非其上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者,亦非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酒无厌谓之亡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先王无流连之,荒亡之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诗云:‘哿富人,哀此茕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无亲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强为善而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今乘舆已驾,有司未知所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天下归殷久,久则难变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地不改辟,民不改聚,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能无惧而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谓其人曰:‘今日病,予助苗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然则夫子既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仁且智,夫子既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而知其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虽大国,必畏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怠敖,是自求祸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舍己从人,取于人以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其尊德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夫子必居一于此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今既数月,未可以言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齐滕之路,不为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又使其子弟为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以其数则过,以其时考之则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道一而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虽然,吾尝闻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夫世禄,滕固行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且子过,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迫,斯可以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何待来年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天下之生久,一治一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今恶死亡而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安其危而利其菑,其所以亡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不信于友,弗获于上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曰:“今天下溺,夫子之不援,何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继之以怒,则反夷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父子相夷,则恶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问有余,曰:‘亡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一正君而国定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曰:“子来几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孟子谓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哺啜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之实,斯二者,则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如此,则为之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有贤父兄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七节》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曰:‘吾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其自反而仁,自反而有礼,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自反而忠,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如舜而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舜既为天子,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而舜既为天子,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如以辞而已,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尧舜之道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尧舜之道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吾于颜般,则友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然终于此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苟善其礼际,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兆足以行,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孔子尝为委吏,曰‘会计当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尝为乘田,曰‘牛羊茁壮,长而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吾见亦罕,吾退而寒之者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于己取之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此为大人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仁义忠信,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亦终必亡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

亦为之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夫,高叟之为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孔子曰:‘舜其至孝,五十而慕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曰:“先生之志则大,先生之号则不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屋庐子喜曰:“连得间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君子亦仁而已,何必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子过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吾子过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鲁欲使正子为政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公孙丑曰:“正子强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教亦多术,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知其性,则知天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反身而诚,莫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五节》

无耻之耻,无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一节》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君子有三,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君子有三,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不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之,所性不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曰:“仁义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执之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而忘天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公孙丑曰:“道则高,美,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彼善于此,则有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节》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今茅塞子之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浩生不害问曰:“正子,何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归,斯受之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死盆成括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五节》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五节》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恶郑声,恐其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君子反经而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庶民兴,斯无邪慝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之。

春秋·佚名《关雎》

汉之广,不可泳思。

春秋·佚名《汉广》

江之永,不可方思。

春秋·佚名《汉广》

陟彼砠,我马瘏,我仆痡,云何吁

春秋·佚名《卷耳》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只君子,福履绥之。

春秋·佚名《樛木》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春秋·佚名《柏舟》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曷维其已?

春秋·佚名《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曷维其亡?

春秋·佚名《绿衣》

何彼襛,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春秋·佚名《何彼襛矣》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自诒伊阻。

春秋·佚名《雄雉》

爰采唐?沬之乡。云谁之思?美孟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

春秋·佚名《桑中》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之子无裳。

春秋·佚名《有狐》

中谷有蓷,暵其乾。有女仳离,嘅其叹。嘅其叹,遇人之艰难

春秋·佚名《中谷有蓷》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春秋·佚名《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春秋·佚名《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只且!

春秋·佚名《君子阳阳》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我员。

春秋·佚名《出其东门》

洧之外,洵訏且

春秋·佚名《溱洧》

溱与洧,浏其清

春秋·佚名《溱洧》

士与女,殷其盈

春秋·佚名《溱洧》

洧之外,洵訏且

春秋·佚名《溱洧》

鸡既鸣,朝既盈。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春秋·佚名《鸡鸣》

东方明,朝既昌。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春秋·佚名《鸡鸣》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无庶予子憎。

春秋·佚名《鸡鸣》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土。土,爰得我所。

春秋·佚名《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国。国,爰得我直。

春秋·佚名《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郊。郊,谁之永号?

春秋·佚名《硕鼠》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无荒,良士瞿瞿。

春秋·佚名《蟋蟀》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他人是愉。

春秋·佚名《山有枢》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

春秋·佚名《唐风·扬之水》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饥。

春秋·佚名《衡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

春秋·佚名《墓门》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子之无知。

春秋·佚名《隰有苌楚》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於我归处。

春秋·佚名《蜉蝣》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求其友声。

春秋·佚名《伐木》

我出我车,于彼牧。自天子所,谓我来。召彼仆夫,谓之载。王事多难,维其棘

春秋·佚名《出车》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

春秋·佚名《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只君子,邦家之基。只君子,万寿无期。

春秋·佚名《南山有台》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且有仪。

春秋·佚名《菁菁者莪》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春秋·佚名《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佚名《鹤鸣》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如松茂。兄及弟,式相好,无相犹

春秋·佚名《斯干》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小弁》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女转弃予。

春秋·佚名《小雅·谷风》

瞻彼洛,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春秋·佚名《瞻彼洛矣》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胥,受天之祜。

春秋·佚名《桑扈》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饮酒。

春秋·佚名《鱼藻》

骍骍角弓,翩其反。兄弟婚姻,无胥远

春秋·佚名《角弓》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如何。

春秋·佚名《隰桑》

渐渐之石,维其高。山川悠远,维其劳。武人东征,不遑朝

春秋·佚名《渐渐之石》

苕之华,芸其黄。心之忧,维其伤

春秋·佚名《苕之华》

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春秋·佚名《皇矣》

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春秋·佚名《假乐》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文王康之。彼徂,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皇考,以保明其身。

春秋·佚名《访落》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兮!

春秋·佚名《有駜》

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春秋·佚名《泮水》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

先秦·屈原《远游》

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先秦·屈原《远游》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

先秦·宋玉《九辩》

无伯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先秦·宋玉《九辩》

惟夫党人之偷兮,路幽昧以险隘

先秦·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先秦·屈原《离骚》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

先秦·屈原《离骚》

乱曰:已

先秦·屈原《离骚》

哀吾生之无兮,幽独处乎山中

先秦·屈原《九章》

哀州土之平兮,悲江介之遗风

先秦·屈原《九章》

何独斯之謇謇兮

先秦·屈原《九章》

既没,骥焉程兮

先秦·屈原《九章》

吾将荡志而愉兮,遵江夏以娱忧

先秦·屈原《九章》

舍君之处,而离彼不祥些

先秦·屈原《招魂》

肴羞未通,女罗些

先秦·屈原《招魂》

酎饮尽欢,先故些

先秦·屈原《招魂》

穷身永,年寿延只

先秦·屈原《大招》

澹然而自兮,吸众气而翱翔

两汉·贾谊《惜誓》

两汉·贾谊《惜誓》

哀独苦死之无兮,惜予年之未央

两汉·东方朔《七谏》

闻南籓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两汉·东方朔《七谏》

居不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两汉·东方朔《七谏》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

两汉·东方朔《七谏》

弃彭咸之娱兮,灭巧倕之绳墨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志欣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两汉·王逸《九思》

含忧强老兮愁无,须发苎悴兮顠鬓白

两汉·王逸《九思》

咸欣欣兮酣,余眷眷兮独悲

两汉·王逸《九思》

倚石岩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一作: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欲把一麾江海去,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

唐代·顾况《宫词》

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莫见长安行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暂伴月将影,行须及春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我醉君复,陶然共忘机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风飘处处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浔阳地僻无音,终岁不闻丝竹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耳暂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世间行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本自龟兹出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余姿映寒日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玳筵急管曲复终,极哀来月东出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英雄割据虽已,文采风流今尚存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今我不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人生如此自可,岂必局束为人鞿

唐代·韩愈《山石》

剧辛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烹羊宰牛且为,会须一饮三百杯

唐代·李白《将进酒》

王昔时宴平,斗酒十千恣欢谑

唐代·李白《将进酒》

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锦城虽云,不如早还家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阅人多,谁得似长亭树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谁念英雄老,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谩哀痛,无及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知所先后,则近道

春秋·曾子《第一章》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

春秋·曾子《第一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春秋·曾子《第六章》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

春秋·曾子《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曾子《第八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

春秋·曾子《第九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知所先后,则近道

春秋·子思《第一章》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

春秋·子思《第一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春秋·子思《第六章》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

春秋·子思《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子思《第八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

春秋·子思《第九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13日 05:59:31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赵烁佳】
  • 2024年06月13日 05:59:25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张弈溪】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荣则辰】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荣则辰】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8 来自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电信 查看了 【李青鸥】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7 来自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电信 查看了 【刘展聿】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荣则辰】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荣则辰】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馥然】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荣则辰】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馥然】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邱绾凝】
  • 2024年06月13日 05:59:1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邱绾凝】
  • 2024年06月13日 05:59:08 来自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移动 查看了 【周家雨】
  • 2024年06月13日 05:59:01 来自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移动 查看了 【周家予】
  • 2024年06月13日 05:58:58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黄凤勋】
  • 2024年06月13日 05:58:58 来自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德微软 查看了 【蒲庆珩】
  • 2024年06月13日 05:58:58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 查看了 【】
  • 2024年06月13日 05:58:57 来自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德微软 查看了 【陈瀛予】
  • 2024年06月13日 05:58:55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谢松泉】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